20万斤红薯免费挖――坑爹的营销手段 |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2-11-25 18:48) 点击:888 |
20万斤红薯免费挖――坑爹的营销手段 导读 郑州市惠济区乡河湾生态园负责人宣传向市民免费提供20万斤红薯自行挖取。但是当市民纷纷到了现场后,却发现与想像的完全不同,地里并没有发现可供挖取的红薯,只能看到干枯的红薯叶和红薯穰。商人运用营销策略,不应玩弄文字游戏,不应拿农民的弱势来驳得人民的同情,更不应败坏了农民“朴实善良”的民风声誉。 事件还原 是真心相送,还是营销策略? 笔者于 报道见报后,周六吸引了不下千人市民前往,虽然没有看到报道的20万斤红薯,但一部分市民还是小有收获的,另一部分市民未避免空手而归,都在路口或多或少的购买了销售的萝卜、白菜; 报道见报后,园里萝卜、白菜的滞销问题已经解决了。家乐福已经派采购去查看,计划先采购1万斤。世纪联华打算采购5000斤;丹尼斯将去拉一车萝卜、白菜;易初莲花也已派采购去实地看过,正在商谈合作事宜。4家大型商超蔬菜采购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如果张山园子里的农产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均会长期与其合作。 报道见报后,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栏目也关注到该报道,准备做一期评论节目。 由上述诸多报道见报后所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他们的行为很难归属到“真心相送”,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营销手段。 是挖红薯,还是塯红薯? 塯红薯:河南方言,即指红薯被拔穰刨完后,在地里寻找、刨挖被遗漏的小红薯。在对新闻媒体的谈话中,张山称地里仍有20万斤红薯,市民可免费挖取,这句话让一个普通人去理解,应当是不会产生任何歧义的,是指挖红薯,而不是塯红薯。但是笔者到了红薯地现场,却没有发现任何红薯,能够看到的仅是早已被刨过的荒芜土地和干枯的红薯穰,与其说是送20万斤红薯,还不如说是送20万斤红薯被刨走后遗漏的小红薯。 是菜农,还是商人? 张山,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在惠济区丰乐农庄乡河湾承包有七八百亩,这是否是传统概念中的农民、菜农?农民,传统概念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承包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用于从事农林牧渔等的农村居民,而张山却是承包了有七八百亩土地,用于种植和销售蔬菜,虽然其种植的也是农作物,但其不应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菜农,而更应归属于商人行列,其追求的仍然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真心做“慈善”。 后语 菜农由于其所种植的蔬菜滞销,为此采用各种营销手段虽不足奇,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更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市民看到报道后去免费挖红薯,也不见得就是贪图占便宜(因为现场并未发现有多少市民带着麻袋,抗着铁锨的,大多数都是拿着手提袋,带着种花用的小铁铲)。然而,做为商人,不应玩弄文字游戏,不应拿农民的弱势来驳得人民的同情,更不应败坏了农民“朴实善良”的民风声誉。 转载自步走寻常路(http://url.cn/2bzVWl )的日志
该文章已同步到:
|